水电学院近年来针对行业发展需求,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体系、课程体系、实践教学、创新教育等方面,不断进行探索实践与创新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1.拓展专业内涵,构建多元化专业知识结构体系。构建以水利水电工程规划、设计、施工与管理等方面专业必修课程为主干,以按相关学科方向设置的选修课程模块为支撑,涵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、管理、安全、环境等领域的多元化专业知识结构体系。
2.深化教学内容,构建精品课程群体系。“水工建筑物”和“水电站”均被评为国家级和江苏省精品课程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;在本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,半数以上的课程已建设成为国家级、省级精品课程,是同类专业中建成精品课程最多的专业。
3.开拓专业方向,创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。在水工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,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,建立了“分方向”、“分层次”相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。我校水工专业增设了“水利水电建设与管理方向”;创建并实施了以“一进多出”(招生计划单列进入,“本-硕连读”、“本科-直博”以及“本科直接毕业”出口并存)的培养通道、“两段培养”(“前两年大类培养”加“后两年个性化专业培养”)的实施方案、“三位一体”(“厚基础、强实践、善创新”一体化)的强培体系、“四元结合”(“课堂教学-实践训练-科学研究-跨文化交流”相结合)为特色的复合型拔尖水利水电人才培养模式。
4.创新实践教育,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建立专业竞赛平台与本硕博联动创新机制。针对水工专业提出了水利特色鲜明的实践和创新教育体系,建立了专门为本科实验教学服务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创建了全国性的水利专业竞赛平台“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”和本硕博互学互动、共同创新的联动机制。水工专业学生四年实践、创新环节不断线,因此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。
2014年由我校水电院主持申报的教学成果“面向行业需求,引领专业发展,培养一流水利水电人才的创新与实践”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,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。近三年水工专业本科生先后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、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际、国家及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的有289人次,获得专利授权87项,发表学术论文143篇;水工专业本科生每年升学率超过50%,就业率超过98%,就业质量不断提升。
(顾圣平、王润英)